日期:3/19/2019 9:24:05 AM
編織天羅地網的多頻道世界-洋洋得意報NO.2
洋洋實業團隊 撰
對於訊號傳輸的特性而言,頻寬愈大的傳輸通路愈多,也就是頻道數也愈多,像是過去有線電視(Cable TV)的1GHz的頻寬就可提供100個以上的頻道。在未來數位化處理的過程中,則更具有目前多頻道三倍以上的可能。數位化「壓縮技術」(Compression Technology)成就了「後多頻道」(Post Multi-Channels)時代,如果善於應用多頻道的技術,提供多樣節目,將使得電視成為真正多元化、分眾化的強大媒體,這對媒體經營者來說;是一項挑戰,對於閱聽大眾接近使用來說;可提供更便利、更多樣的選擇。
數位視訊的應用逐漸普及,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視訊編碼技術的不斷突破,不僅建立了系統之間的互通性、轉換性的優勢,更透過各種先進的壓縮演算技術的處理,在相同的位元率(Bit Rate)下,視訊的品質得以提昇,視訊頻道也可以增加,數位電視的訊號或資料較易儲存、壓縮與轉換,資料量大幅的降低,而所需的資料儲存空間相對也大為減少。進而減少傳輸頻寬的使用,提高頻譜資源的使用效率。壓縮技術提供了多頻道的呈現,由於我國採用歐洲DVB-T標準,歐規 DVB-T COFDM電視頻道可用於 6/7/8 MHz 三種模式,我國採用DVB-T是6MHz模式。未來台灣五家無線電視台五個頻道,可能各有兩個單頻網(SFN,Single Frequency Network),以目前16QAM(約8.54Mbps)調變,觀眾可以收到30個或更多的頻道,有線電視則可收到「400個以上」國內外的多樣節目。這些都是數位電視帶來的好處,透過多頻道的方式,提供更多元的服務,使得頻道「稀有理論」(Scarcity Rationale)不再存在。
目前學術界與產業界已經發展出許多處理影像訊號壓縮及編碼(Codecs)的相關技術,談到這些技術,應用最廣泛的是編碼標準大致可分H.261、H.263、M-JPEG、MPEG等四種,其分別具有不同的特性與應用。影像如果不經過壓縮的處理,再寬的傳媒頻道與再大的儲媒容積,都難以負荷如此大量的影像資料,以未來數位電視高畫質節目來說,如未經壓縮處理就需要1-1.5Gbps的頻寬,哪怕是現有視訊品質的節目也需要168Mbps。壓縮技術(Compression Technology)不但節約了傳輸與儲存的成本,也達成了電波與頻率的「環保機能」。
多功分配器(Multiplex,MUX),是數位電視與傳統電視最不一樣的地方,在傳統電視系統裡,每一個節目佔一個頻率;而數位電視中,是以一個多功分配器佔有一個頻率,壓縮方式可以載送更多的節目,而政府核發執照也以多功分配器的頻率為單位。在傳統電視中的傳輸頻寬,標準畫質約佔 6MHz;而數位電視(DVB)的頻寬則也有6MHz,以目前Mode2的方式傳輸,換算為位元率(Bit Rate)約為11.19Mbps,SDTV大約需使用「3 Mbps」,HDTV則要「9Mbps」。因此,在一個多功分配器的傳輸頻寬中,業者可以將它切割成不同組合的節目頻道,或更多個影像變化小的節目頻道、或資料廣播頻道。未來數位因壓縮技術形成多頻道的組合有許多不同的組合模式,除了保護區間(Guard Interval)犧牲的頻寬與資料廣播(Data Broadcasting)的需求外,以一個 6MHz單一頻寬多頻道組合為例,可能有數種組合。
對於廣播媒體通路與儲存媒體容積的「極小化」;內容供應與資訊服務的「極大化」,提出相當大的貢獻。目前數位電視是以MPEG-2做為壓縮技術的標準,未來將可同時採用以物件(Object)觀念壓縮與封包的MPEG-4技術作更有效率的影音資訊傳輸。國內有線電視之電影頻道在節目的類目中,扮演了及其重要的角色,在整體收視率(Rating)上,也占有相當高的比例,尤其在美國好萊塢八大影業的「行銷策略」與「製作技術」上獨占鼇頭,它們在製作與發行上早已以「同一內容,分送不同市場」不同格式的方法,以不同行銷時機推出電影、電視、錄½±帶、影音光碟…等多平台播放規格。好萊塢(Hollywood)近年來也注意在網際網路(Internet)影音串流與網路電視未來的發展市場的潛力,好萊塢善長依時序「發行策略」的行銷,預期在數位電視發展的導入期,在高畫質節目方面,相信八大影業早以儲備(Ready)大量高品質影音服務,提供未來的高畫質數位內容的主流(Mainstream),其應用上相信也將占相當高的比例,透過廣播方式的家庭電影院(Home Theater)得以實現,相信也為好萊塢八大影業編織了另一個「美國夢」(American Dream)。
目前台灣採用的是歐規 DVB-T 6MHz的模式。以一個6MHz(UHF)頻寬(Bandwidth)為例,單一頻道中可放入3到4個現有品質的節目(SDTV)或一個高畫質的節目(HDTV)彈性高,使得數位電視的廣播服務更富變化及彈性可分配不同的資料量給不同的節目。數位後,頻寬可依節目的動態、需求、數量作彈性的分享(Share),決定頻道的數量。所以未來數位電視沒有「頻道」的問題,只有「頻寬」的觀念,但是只能有一種選擇。中華電信(CHT)的MOD也是運用MPEG-2的技術,透過電信網路的ADSL 6Mhz的頻寬,以內網(Intranet)系統的方式,寬頻IP網路技術,提供多頻道的服務,雖然技術與無線、有線不同,但是在隨選的功能配合下,離用戶近距的機房隨時提供影音「宅急便」的服務,同樣有多頻道的功能,如果機房內的伺服器(Server)有足夠的影音資料,MOD配合「隨選配送」的機制,在有限的頻寬中,建立影音「交通管制」的流動,加上提供使用免費或收費的互動隨選視訊平台及節目內容,所以頻道的數量將可定義為「無限」。由此預見,未來台灣由於數位科技的進步,無時無刻充滿著無數的頻道,媒體資訊往來繁忙的「交通網」中,佈滿了的天空、地表與地下,我們不知不覺已陷入了多頻道串流的環境之下所編織而成的「天羅地網」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