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交流

有線電視系統的營運與流變-洋洋得意報NO.20

 日期:4/20/2019 11:29:24 AM

有線電視系統的營運與流變-洋洋得意報NO.20

洋洋實業團隊 撰 2007/9/20

       1860年,法國卡賽里(Caselli)發明可將攝影的影像轉換成電子訊號;並利用電纜傳送單幅影像的工具。1876年有線電話誕生,十九世紀九○年代出現了有線廣播。初期的有線廣播只是利用架空明線向有限範圍內的聽眾分送聲音節目,後來演變成埋在地下的多芯電纜,聽眾家中只需裝設將電訊號還原成聲音,藉由放大器推動揚聲器,就能收到有線廣播的音訊。在有線電視方面,二十世紀四○年代末期首先出現在美國,初期它通過架設在高處的天線接收距離較遠的電視台發射的訊號,用有線方式傳至各個用戶,改善了電視接收效果。1950年,美國成立了最早的有線電視系統,六○年代開始向中小城市發展,成為電纜電視網,並開始增加自己編排的節目。七○年代年代中期,美國供電纜電視網接收的節目改用衛星傳送以後,電纜電視用戶迅速增加。1972年,美國「HBO」(Home Box Office)電纜電視台成立,提供付費電視服務;1980年,美國電纜電視新聞廣播網(CNN)開播,以24小時播放新聞。

       有線電視自1990年代後,網路快速分布緊密,因此,普及率快速提昇,眾多頻道與節目的現象,如以凱文‧曼尼(Kevin Maney)的大媒體潮(Mega-Media Shakeout)一詞中描繪;科技發展下媒體產業環境因聚合(Convergence)所產生的變化,新聚合時代下媒體產業界線的分化與模糊,也宣告了電視產業多元化與分眾化的媒體新世界來臨,不但如此,科技更促使許多新傳播形式的不斷出現,使得以往的「大眾傳播」逐漸走向分眾市場的「小眾傳播」,有線電視「多頻道」的特性更造就了此一現象。1993年,我國「有線電視法」及「有線電視節目播送系統暫行管理辦法」發布施行,台灣電視事業正式進入有線與無線高度競爭的時代。台灣電視事業主要是透過有線或無線傳輸的方式,將畫面傳送至收視戶端,再對廣告主收取廣告費用,而有線頻道台則對系統台收取頻道費用,系統台再對用戶收取服務費用,成為有線電視的額外營收來源,只要廣告收入相同,有線電視似乎也比無線電視更為優勢。媒體的成功都至少要具備四個元素,即分佈(Distribution)、受眾(Audience)、內容(Content)及資金(Funding),而只有這四者配合默契,有線電視正符合了上述的條件。有線電視的掘起,所謂的「無線資源有限、有線資源無限」,因此,有線電視與無線電視的競爭不可避免。

       「有線電視系統」(Cable Television System)是採用同軸電纜作為傳輸介質來傳送電視節目的一種閉路電視系統,所謂閉路是指:不向空間輻射電磁波,它以有線的模式在電視中心和用戶終端之間傳遞聲音與、影像訊息。在收看無線電視較困難的地區,社區可共同架設一副位於「制高點」的天線,接收無線電視訊號,接收到的質量較好的訊號進行處理,然後用電纜分配給多個用戶。它可以有效解決高山、高層建築或其他障礙物阻礙電波傳輸的「陰影區」(Shadow Area),或無線電波「多重路徑」(Multi-Path)所造成「鬼影」(Ghost)地方的收視障礙。有線電視因為是屬於封閉式的傳輸方式,所以不受地形地貌及高層建築的影響,較容易克服電視影像鬼影、頻道干擾(Frequency Interference)與雪花(Snow)…等現象。這是「社區共同天線」(CATV-Community Antenna Television)的概念,也可說是有線傳輸電視訊號的起源。1940年代「有線電視」(Cable Television)系統開始出現,當初就是因為無線電波容易受到高山或大樓的阻隔,或是偏遠地區離無線發射站台過遠而導致了訊號減弱產生雜訊,造成收視不良的現象,共同天線接收遠地無線電波,經頭端的放大後,再用同軸電纜分配到社區住宅,以供訂戶付費或社區觀賞較穩定的電視訊號品質。現在有線電視節目,通常來自無線電視的廣播或衛星訊號的接收;最後才以電纜混頻的方式送至用戶家中。

       由於,射頻訊號在同軸電纜中傳送時,損耗與訊號頻率的平方根成正比,為了減少損耗,增大傳輸距離,充分利用網路的傳輸頻寬,可在無線電視沒有使用的頻段中,增設增補電視頻道。有線電視系統頻寬一般分為300MHz、450MHz、550MHz、750MHz…等規格,可容納的電視頻道數也有所不同,頻寬與電視頻道的載送量成正比。現在的有線電視系統透過全頻道電視調諧器(TV Tuner)可收到上百個電視頻道。有線電視頻道無論在節目的多樣性及選擇性…等特性,都比無線電視多,也進而使得觀眾的收視習慣大幅改變。有線電視的最大特色是頻道多,可以打破無線電視的科技限制,一條同軸電纜可容量上百套的節目。對於擁有電視機的人來說,電視不再是公共財;但是訂戶需付費接收電視節目,頻道專殊化的結果,出現了特定的節目型態。「遙控器」(Remote Control)是一種用來遠控機械的裝置,遙控器的發明更成就了電視觀眾隨性、隋意選擇的主動權。第一代的電視無線遙控裝置,1956年,是由羅伯‧愛德勒(Robert Adler)開發的,稱之為「Zenith Space Command」的。他是利用超音波控制來調整頻道與音量的遙控系統,每個按鍵發出的頻率不一樣,因此可改變控制的功能。後來在無線控制系統的射頻(RF-Radio Frequency)也路續被開發出來,這種科技直到現在還持續廣泛被使用通訊及資訊類上使用。有線電視的訂戶,絕大多數擁有遙控器可自由選台,成就了有線電視發展的主因。1999年,台灣的有線電視佔有率近八成,台灣有線電視完成整個系統整合與定頻。有線電視以區塊式專業台的優勢挑戰無線,觀眾收視的自主性的提昇,也促使具有分眾優勢、專業性區隔較高的有線電視急速竄起,以各類型節目的分眾區隔來瓜分無線電視台的市場。

       過去電視事業隨著有線電視的加入,整個市場重組,加上數位無線電視的開播,使得競爭愈趨激烈。下一波衝擊市場的將是來自於科技與內容上的衝擊。有線電視數位化的發展,頻道將從目前的上百個頻道增加到數百個,但節目內容仍無法等比例快速增加,這將使得節目內容的編排更趨向於專屬化,訴求對象更精準。而且由於技術的發展,未來節目內容的接收,也不再只侷限於單向傳播,也將能收取互動式數位節目,因此,傳播將由一對多變成一對一的方式,意謂著傳播內容及訴求都必須更為多元、更為精準的到達閱聽眾。有線電視將演變出「聽眾分眾化」、「市場區隔化」、「電台類型化」、「節目專業化」、「服務多元化」的營運型態,然而數位電視在類比時代多元營運型態的競爭下,徒有高品質、高功能、高效率、多媒體服務的優勢,但有線電視需要發展出一套可行的商業機制,以迎合未來媒體多元的時代。


聯絡我們

洋洋實業有限公司

台北市大安區安和路二段211號6樓之2

TEL:(02)2377-3090 

FAX:(02)2377-6363

E-MAIL: maggie@oceanictech.com.tw